“這是從巍山引進的70多株無病害棗樹苗,早先已經種了60來株。”日前,浙江東陽南市街道石盆村棗農吳能華一邊給剛下種的棗樹苗培土,一邊告訴筆者說,他引種的棗樹苗大多有兩三米高,已經會結果,每株70元,只要成活,2018年就會產棗,兩年就可以拿回成本。據(jù)了解,石盆、安儒、上朱等村,2017年下半年以來,已經新增棗樹苗10000多株,光石盆村就增加了約4000株。
近年來,南市街道南溪工作片的產棗村都遭受棗瘋病的肆虐,大量棗樹不治而亡,像西塢村得病棗樹已經十之八九,棗農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。由于棗瘋病傳染性強、途徑廣,既能通過嫁接和分根傳染,也可經昆蟲、雨水、風等媒介傳播,盡管林業(yè)部門和當?shù)貤椶r采取了“埋藥”“滴注”“噴灑”等各種防治措施,但成效甚微。
市森林病蟲防治站站長胡中成說:“*有效的辦法就是將病樹連根拔起燒掉,杜絕傳染源。此外,選育和采用抗病品種也是預防棗瘋病的一條有效途徑。”
2017年,南市街道棗農主要從巍山引進無病害植株,采用“異地隔離種植”,將健康的棗樹苗種植在遠離老棗園的閑置農田或小菜地里。這些地塊一般地勢低,栽種棗樹的科技含量卻比較高,*主要的是要做好挖溝排水工作。上朱村的一位姓朱的大伯說:“棗樹耐旱、耐瘠,不能栽得太深。”因此,為利于排水,增厚土層,每株棗樹都要培好土,形成一個“饅頭背”,兩排棗樹間都要挖出約50厘米寬的排水溝。
至于老棗園的整治,南市街道棗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。一方面是加強常規(guī)管理,如除草、消毒、增施有機肥,提高棗樹的自身抗病能力。更重要的是對病株實施“外科手術”,憑經驗,對感染不太嚴重的植株,進行部分“截肢”,保留未染病的、估計下一年還能坐果的枝椏。如果已經沒有什么經濟效益了,就連根鏟除,拿回家當柴火燒。
為了減輕棗瘋病造成的經濟損失,不少棗農在老棗園里套種或改種李子、蜜桃等果樹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