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西楊村村民楊忠豹有了新身份。曾經他是村民口中的“地主”,一個人承包了178畝耕地;現(xiàn)如今,經全體村民票決,他成為西楊村土地股份合作社5名管理人員之一,管理全村656畝耕地,每年領取村集體發(fā)放的5000元工資。
改變楊忠豹身份的是西楊村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。2017年8月15日,基于農村土地“三權分置”政策,依托西楊村農機合作社,西楊村在縣鄉(xiāng)兩級支持下,先行先試,全體村民票決成立黨支部領辦的土地股份合作社,全村112戶農民、656畝耕地,以地入股、按股分紅,土地實現(xiàn)股份化、規(guī)模化經營。
楊忠豹能夠當選合作社管理人員,得益于他承租土地時積累的口碑。2011年,種地“老把式”楊忠豹承租了本村178畝地,開始土里掘金。高峰時,楊忠豹、楊忠雷等五戶村民承租了全村耕地。然而好景不長,2013年開始,陸續(xù)有村民退出承租合同,自己耕種,楊文君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,他們的家底我們*清楚。把地包給他們,行情好的時候,不會給我們多分錢;行情差的時候,不給我們承租費怎么辦。”楊文君說。
村民有顧慮,楊忠豹也有苦說不出。“種地是個周期性行業(yè),趕上一年災年,能把包地四五年的利潤賠進去。”楊忠豹說,“就是趕上好年景,光種糧食的話,刨去土地承包費一畝1000元,每畝地純利潤200元左右,費力不討好。”
村民的擔心、種糧大戶的苦衷,西楊村黨支部書記楊春安看在眼里、記在心里。進入2017年,平原縣推行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政策,讓他眼前一亮。“黨支部領辦合作社,有三個好處:一是黨支部的‘*信譽’,不會拖欠承包費;二是種地利潤歸村集體,實現(xiàn)村民利益*化;三是黨支部話語權、權威性得到鞏固增強。”
在平原縣鄉(xiāng)支持下,西楊村連續(xù)召開兩次村民大會,確地權、亮家底、成立合作社、選舉產生5名管理人員、通過了入股分紅模式。明確合作社*分紅標準為每畝地每年1200元,收入超過1200元后,利潤進行二次分紅,并按比例用于村集體積累、管理人員績效獎勵。
新合作社還辦成了一件大事。“田埂在西楊存在了38年,我們剛購置了田埂復墾器,秋收后消除田埂。”楊春安說,“大型深松聯(lián)合整地機寬幅3米,農民承包地寬幅2.7米,消除全村田埂,不僅能增加12畝地、有利于大型機械耕種,還能整建制實施測土施肥、水肥一體化等現(xiàn)代農業(yè)項目。”
相較于農民增收、土地增效等積極效應,平原縣委常委、組織部長李守學更看重合作社帶來的深層次影響,他說:“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堅持黨支部領導、土地入股分紅和集體經濟增收三項基本原則,實現(xiàn)先進基層黨組織、先進生產力、先進生產關系的三個有機結合,是新形式下農村基層黨組織扎根群眾、服務群眾,提高凝聚力、戰(zhàn)斗力的現(xiàn)實途徑。”
目前,平原縣正搶抓被列為全國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機遇,成立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工作指揮部,涵蓋工作推動中心、為民服務中心、惠農政策整合中心、農技服務中心。大力實施“百村領跑”計劃,全縣1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區(qū))36個村已與群眾簽訂協(xié)議,近百個村具備了建立合作社的條件,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在平原加速落地生根。
農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