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杭州蕭山包洪線拐到南河堤塘,沿著東西走向的南河一路向西,會看到一汪碧綠的水潭,潭邊有一棵大樟樹,這便是梅里的“地標”。
梅里,地如其名,十分美麗,是臨浦鎮(zhèn)*西南角的自然村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幽美,自古就有“梅里十景”。
無論你什么時候來這里走走,都能聽到清脆的鳥啼聲時常在村子的上空響起,來自林間的風穿過屋與屋的弄堂夾帶著草木清香,偶爾還會有松鼠從你的眼前“倏——”地一下躍過。
在村民們看來,梅里是一個十分有靈氣的地方。靈氣,來自于村內(nèi)眾多古樹的守護。梅里自然村面積僅約1.5平方公里,境內(nèi)的古樹卻有1000多棵,分布密度之高,放眼全區(qū)都極為罕見。
除了現(xiàn)存少數(shù)的幾棵樟樹和桂花樹,古樹的品種主要為方頂柿子樹。據(jù)村民們估測,樹齡大多在300—500年。
方頂柿,以其頂部呈方形而得名,果形大,口感軟糯甘甜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成為梅里村民的重要經(jīng)濟來源。黃金十月,方頂柿成熟時,這片寧靜的小山村仿佛掛滿了紅燈籠般,充滿喜慶。
這些方頂柿子樹是誰栽種的?又是什么時候栽種的?村民們的看法比較一致,都說*早由村里的倪氏祖先——明朝萬歷辛丑年進士倪朝賓引進。村里的倪虎根老人說:“和樟樹不一樣,柿子樹不太會長高,也不太會長粗。這片柿子林,爺爺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在了。我今年80歲了,這么多年,我都老了,它們還是老樣子。”
2000年左右,這片柿子林承包給村民倪浩林。他接手后,便立即清理柿樹林的雜樹雜草,平整山地,清理出來的山地種上茶樹,于是才形成了如今看到的柿樹與茶樹高低錯落的景致。
這些古柿樹樹身不高,有的只有三米左右,高的也不超過六七米,但每一棵柿樹都旁枝斜逸,造型精致,仿佛經(jīng)人精心設(shè)計一般。
古柿樹的生命力驚人的旺盛。4月末的梅里,遠遠望去,草綠色的樹葉很是茂密,一片葉子有記者手掌那么長。走進看才會發(fā)現(xiàn),歲月對這些柿數(shù)也不算溫柔,樹皮上遍布“皺紋”,樹干的背陰處覆上了一層密實的青苔。
“樹干都空了,但柿樹還是能保持枝繁葉茂,照樣開花結(jié)果。”倪浩林說,1000多棵古柿樹,多的時候一年可以采摘柿子三四萬公斤。
倪浩林剛接手的時候曾清點過,古柿樹大概在1300多棵。近20年來,古柿樹的數(shù)量在逐年減少,但仍有1000多棵。跟樟樹、桂花樹一樣,柿子樹時間長了也會“空心”。而空心的柿子樹,遇到臺風天,樹干很容易被吹斷,并因此死去。
“方頂柿是我們梅里的一張金名片,不能讓方頂柿樹少下去。”因此,從承包柿子林開始,倪浩林就有意識地著手培育方頂柿子樹苗,如今已種下了500余棵。
農(nóng)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(nóng)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