栝樓,又名瓜蔞、果贏、野葫蘆,屬葫蘆科多年生草本攀巖植物,安陽人俗稱“德樓”、“德樓冠”、“克癆冠”,“冠”有*的意思。栝樓形狀如圓球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是這樣描述的“青時如瓜,黃時如熟柿,山村小兒亦食之”。栝樓的根叫天花粉,形狀各異,2010年4月2日安陽挖出了形狀像鱷魚的栝樓根,重達150多斤。
栝樓及其根均是中藥材,其名字來歷也很有趣。相傳古時候,江南有座高山,山上有許多山洞,洞被密林遮掩,云霧繚繞,傳說有神仙居住。當?shù)赜袀€樵夫,*中午砍完柴又累又渴,便循著泉水走到一個山洞口,喝足了水,躺在樹蔭下的石板上歇息。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人說話,一睜眼,竟見長著黑、白胡子的兩個老者在談論。黑胡子說:“今年咱的洞里結了好大一對金瓜。”白胡子擺擺手:“噓,小聲點,那邊躺著個砍柴的,當心把咱的寶貝金瓜偷走。”黑胡子不以為然:“怕什么,他進不了洞。只有七月初七午時,口念‘天門開、地門開,摘金瓜的主人要進來’才行。”白胡子生氣了:“別說了,咱們下棋。”聽到這里,樵夫滾下了石板,驀然醒了,原來是個夢,遂挑起柴擔回家。后來,他越想越覺神奇:“莫非遇到了神仙,那山洞真藏著寶貝?”便決定試試。七月初七他來到山洞口,口念“天門開、地門開,摘金瓜的主人要進來”,果然嘎的一聲洞里一扇石門打開了。樵夫走進去,只見里面長著一架碧綠的青藤,其上結有一對金瓜。他高興地爬上去,摘下瓜,一口氣跑回了家。到家一看,他愣了,這哪是金瓜呀,分明是兩個普通的小圓瓜。他失望地把瓜扔到了一邊。
過了些時日,樵夫又上山砍柴,不由自主地又來到那個山洞外,躺在石板上歇息。剛閉上眼,就又聽見了談話聲,還是那兩個老者。白胡子埋怨:“都怪你多嘴,咱的金瓜被偷走了。”黑胡子說:“怕什么,又不是金子。”白胡子說:“可那是名貴藥材呀,比金子還貴重。”“那非得心地善良的人才會用,要把瓜的皮色曬紅才會有潤肺清熱的作用哩。”樵夫醒來,邊想邊回家,這莫非是神仙托夢,要我種藥材給人治?。康郊液?,他找到了已經(jīng)爛了的那兩個瓜。取出瓜籽,來年開春種在了院子里。到秋天,果然結了很多的瓜。他摘下曬紅,叫咳嗽痰喘的病人吃,個個都見效。之后,他每年栽種,送給病家,且分文不取。人們尊敬他,讓他給這瓜取個名字,他想,瓜結在高處的藤架上,需登爬摘取,就叫“瓜蔞”吧。后來,又漸漸被寫成了“栝樓”。
栝樓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稱果贏?!对娊?jīng)》講:“果贏之實,亦施于字。”栝樓既果贏二字的音轉化而來的。栝樓根叫天花粉,早在兩千多年前秦、漢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就有采用天花粉入藥的記載,稱它味苦寒,主消渴身熱,煩滿大熱,補虛。《傷寒論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、《金匱要略方編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、《本草綱目》等中醫(yī)典籍中也分別有對栝樓、天花粉的性味及功效的記載。
栝樓主產(chǎn)于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浙江、安徽等地,尤以河南安陽“彰德栝樓”(安陽古稱彰德府)*負盛名,屬栝樓族的上乘佳品。安陽天花粉早在明代就馳名全國,乾隆四年《醫(yī)宗全鑒》中就有“安陽花粉”之說,歷來被公認為全國*的天花粉。1933年續(xù)修的《安陽縣志》記載:“藥品在本縣稱地道者,厥為天花粉,與瓜蔞同種,瓜蔞其實,天花粉其根也”。1995年版《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(zhì)量研究》記載:安陽花粉為栝樓的根,主產(chǎn)河南新鄉(xiāng)、安陽至河北邯鄲、武安一帶,年產(chǎn)量約25萬公斤,粉性甚強,質(zhì)量*,馳名中外”。
安陽栝樓也經(jīng)歷了一個不平凡的階段。20世紀20年代,農(nóng)村實行家庭聯(lián)產(chǎn)承包責任制后,農(nóng)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,卻忽視了道地中藥材的保護,有的因開荒種地而有意破壞中藥材資源,使安陽栝樓遭到了滅頂之災。為了挽救安陽栝樓物種,弘揚地道中藥材優(yōu)勢,2007年安陽企業(yè)家組建了安陽栝樓組培中心,以本地野生栝樓為母本,通過組培、脫毒、離體快繁技術,培育出了遺傳穩(wěn)定、品種優(yōu)良的“安陽栝樓1號”、“安陽栝樓2號”新品種,畝產(chǎn)鮮栝樓2500多公斤、鮮栝樓根(天花粉)2000多公斤。目前,優(yōu)質(zhì)安陽栝樓種植面積到達5000多畝,并計劃在5~10年使安陽栝樓發(fā)展到5萬畝。2010年,“安陽栝樓”獲得了農(nóng)業(yè)部農(nóng)產(chǎn)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。
農(nóng)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(nóng)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