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份食用菌投產,張文龍草繪的“地圖”上,將再加一個企業(yè)進去。因食用菌增收的貧困戶,也會在地圖上被清晰地標記出來。
張文龍是長壽區(qū)石堰鎮(zhèn)干壩村*書記,同時也是駐村工作隊隊長。他在對村里142戶貧困戶走訪中,用1個月時間草繪了一張“貧困戶地圖”。張文龍“掛圖作戰(zhàn)”,摸清村里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“對癥下藥”布局產業(yè)鞏固脫貧成果。
草繪“貧困戶地圖”摸家底
干壩村地處明月山山脈,與四川鄰水縣接壤。交通不便、信息閉塞、產業(yè)落后,曾是重慶市市級貧困村之一。目前,全村共有脫貧戶142戶327人。
去年8月開始,在長壽區(qū)畜牧局工作的張文龍被派到這里擔任*書記。駐村次日一早,張文龍就登門走訪3組老灣一貧困戶,由于初來乍到不熟悉路,結果快到中午才趕到貧困戶家里。
干壩村有142戶貧困戶,張文龍想了個法子,根據村里地形草繪地圖,每走一家就在地圖上標記位置。
近日,記者在采訪中看到,張文龍已草繪了5張地圖,上面有村里142戶貧困戶的名字。
正是這個“笨”辦法,讓他迅速摸清了村里貧困戶的情況。為了讓別人也能看懂,他將紙質草繪圖拼制成一張掛圖——《石堰鎮(zhèn)干壩村貧困戶分布示意圖》,圖上不光有貧困戶名字,還有家境情況介紹。
“掛圖作戰(zhàn)”發(fā)展胭脂紅薯
“這算是村里的‘作戰(zhàn)圖’。”張文龍說,細看這幅圖就知道哪些地方貧困戶集中,再根據地形布局合適的產業(yè),“將貧困分布和地形結合起來,就是布局產業(yè)的*位置”。
剛駐村時,干壩村的種養(yǎng)殖幾乎是自給自足,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(yè)。張文龍想以圖為基礎,為村里做一個產業(yè)規(guī)劃。
記者看到,根據草圖中貧困戶的編號,3組和5組的貧困戶有24戶比較集中。綜合考量地形等因素,張文龍將紅薯產業(yè)鎖定在這里。
張文龍通過自身的人脈資源,引導企業(yè)收購胭脂紅薯,通過精品包裝實現訂單銷售。去年村里種植胭脂紅薯10多畝,實現收入超過5萬元。
“有了這張圖,紅薯收購點建在哪里一目了然。”張文龍說,“參考實際情況再在圖上規(guī)劃,避免村民背著紅薯跑遠路。”
把村民“圈”進產業(yè)分享紅利
村里原來的“一村一品”項目食用菌,由于業(yè)主原因,項目建設被擱置,3年來欠下60多戶村民10多萬元土地租金,后來考察的投資商也被欠下的租金“攆”跑了。
張文龍駐村后,“圖上談兵”列舉干壩村的有利條件,打動了種菌大戶。如今,村里建起20個食用菌大棚,5月份投產,預計今年實現產值超過100萬元。
南瓜種植是村里的支柱產業(yè)之一。眼下正是上南瓜肥料的時候,張文龍打算邀請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委技術人員為貧困戶上一課。
隨著產業(yè)格局成形和壯大,被“圈”進產業(yè)分享紅利的村民越來越多,脫貧成果也得到鞏固。此外,張文龍也在尋找辦法,將村里原有的資源盤活。
“村里有200多畝梨樹,還有未連成片的牡丹,不能讓這些東西繼續(xù)‘沉睡’!”張文龍說,他在設想怎樣將其“喚醒”,為村里增收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