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至2019年,中央一號文件連續(xù)16年以“三農”為主題,凸顯“三農”問題的重要性。隨著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,“綠色”“生態(tài)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。從各級政府到農業(yè)經營主體,從經營者到消費者,越來越關注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。農業(yè)農村部為此還專門制定了《2019年農業(yè)農村綠色發(fā)展工作要點》,推進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。
70年來,我市農業(yè)經過“要高產”向“要效益”轉變,如今又向“要綠色”的方向發(fā)展。一些農業(yè)經營主體,早已聞風而動,緊隨時代的潮流轉型提升。6月25日,記者采訪了衢州市佳禾藍莓科技有限公司和衢江區(qū)翁源家庭農場,從中深刻感受到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“風向標”。
種藍莓,一畝地花5000元改良土壤 衢州市佳禾藍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基地位于柯城區(qū)萬田鄉(xiāng)慈張村,占地230畝,種了100畝藍莓,60畝櫻桃,以及20畝枇杷、果桑和李子等。
“為改良土壤,每畝地施了2噸有機肥、2噸木屑、1噸泥炭。”“佳禾公司”負責人翁建強告訴記者,前前后后,每畝地改良土壤的費用,達5000元。
這可是“大手筆”,為什么要這樣做呢?翁建強介紹,他原先是種花卉苗木的,種植面積達100多畝。市區(qū)鹿鳴公園首批向日葵“花海”,就是他種的。由于近年花卉市場有所萎縮,他考慮轉型。在鄉(xiāng)村振興大背景下,經過前期的充分準備,他將發(fā)展目標投向綠色農業(yè)。2017年10月,在慈張村以每年每畝700斤稻谷的流轉費,流轉土地45畝。去年12月又流轉185畝,種植水果。
“當時地上白茅草很高,一片荒涼。”翁建強說,要想種出高質量的水果,搶占市場,*步首先要用有機肥改良土壤。改良土壤的成效明顯,2017年12月種的藍莓,現(xiàn)在已有六七十厘米高了,今年有少量掛果,估計到明年就可批量上市。
記者看到,一壟壟藍莓的壟間,鋪上了綠綠的草坪。田間的一些小路上,也鋪上了草坪,路兩邊種了雞爪槭、桂花、黃山欒樹等綠化樹種。“我還打算在路兩邊種些長夏石竹、馬鞭草和酢漿草等草花。”翁建強說,利用自己種花卉苗木的優(yōu)勢,他計劃將藍莓基地打造成公園式田園。像田壟間種草坪,不僅可以抑制雜草生長,營造自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而且以后游客上門采摘,也不會弄臟鞋襪。
藍莓基地目前正在進行有機認證。“水、肥、土壤等,都要經過嚴格檢測。”翁建強說,基地嚴格按照有機認證要求開展生產,禁用有機磷農藥,盡量少用或不用化肥。“未來,綠色農產品的發(fā)展空間更大。”
種水稻,“古法今用”受市場歡迎 衢江區(qū)翁源家庭農場從2015年開始,采用“古法種稻”,種出的“大寨豬不理”有機米,每10斤售價高達398元,卻供不應求。
農場負責人曾小峰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曬農場的高山梯田。春天是一幅云霧繚繞的農耕圖,夏天是一層層綠色的稻浪圖,到了秋天則變成了金色的豐收圖。 曾小峰原先一直在外打拼,9年前回到家鄉(xiāng)。有*,無意中看到有商家將變質的大米“回爐”加工,這讓他萌生了回家種糧的想法。
曾小峰曾經在這片梯田所在的高山腳下種了三年無公害水稻。他是村支書,成立了種糧合作社,帶著村民一起種無公害水稻。*年有七八十戶農戶種,第二年還剩5戶,到了第三年就剩他自己種了。“農戶偷偷打農藥,觀念轉不過來。”曾小峰只好一個人種,這樣全程生產可以把好每一道關。
這片梯田共50畝光景。幾年下來,一?;室矝]施到田里,施的都是有機肥,治蟲是用草木灰治的。曾小峰說,經過幾年的摸索,農場已經掌握了有機水稻種植技術。“比如蟲害防治,原生態(tài)田間,益蟲會吃掉一部分害蟲;晝夜溫差大,會凍死一部分害蟲;種植密度、灌水量也會影響蟲量多少。”
正常年份,這片梯田年可產8000斤有機大米。去年,因為麻雀和野豬特別多,只產了4000斤大米。一些客戶成了農場的固定客戶。如市區(qū)一位客戶,每個月要農場供應50斤大米,已經連續(xù)供應了三年。
雖然種植有機大米的效益并不算高,但曾小峰說,基于自己對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情懷和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,他會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。現(xiàn)在,他不僅種有機稻米,還種了2畝紫山藥、30畝獼猴桃,都是按有機標準進行種植的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