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(拉丁學(xué)名: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)菊科,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圓錐狀,表面棕褐色,皺縮,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,基部漸狹成葉柄,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,花葶上部紫紅色,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;頭狀花序,總苞鐘狀,瘦果暗褐色,長冠毛白色,花果期4~10月。
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、婆婆丁、華花郎等。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頭狀花序,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(jié)成的絨球,花開后隨風(fēng)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。
多年生草本。根略呈圓錐狀,彎曲,長4~10厘米,表面棕褐色,皺縮,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。
葉成倒卵狀披針形、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4~20厘米,寬1-5厘米,先端鈍或急尖,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,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,頂端裂片較大,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,全緣或具齒,每側(cè)裂片3~5片,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,通常具齒,平展或倒向,裂片間常夾生小齒,基部漸狹成葉柄,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,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。
花葶1至數(shù)個,與葉等長或稍長,高10~25厘米,上部紫紅色,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;頭狀花序直徑約30-40毫米;總苞鐘狀,長12~14毫米,淡綠色;總苞片2~3層,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8~10毫米,寬1-2毫米,邊緣寬膜質(zhì),基部淡綠色,上部紫紅色,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;內(nèi)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,長10-16毫米,寬2-3毫米,先端紫紅色,具小角狀突起;舌狀花黃色,舌片長約8毫米,寬約1.5毫米,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,花藥和柱頭暗綠色。
瘦果倒卵狀披針形,暗褐色,長約4~5毫米,寬約1~1.5毫米,上部具小刺,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,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,喙長6~10毫米,纖細(xì);冠毛白色,長約6毫米。花期4~9月,果期5-10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