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我國在番茄雜交制種技術(shù)方面有了較大進展。種子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的提高,為國家創(chuàng)造了大量外匯,同時對農(nóng)村脫貧致富、促進農(nóng)村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。本文就番茄雜交種子優(yōu)質(zhì)、高產(chǎn)生產(chǎn)的主要技術(shù)做以介紹?!?/p>
一、培育壯苗是種子高產(chǎn)的前提
1.苗床準備 各地可根據(jù)本地特點采用適宜的育苗方法。如溫床、冷床、溫室、塑料大棚或電熱溫床育苗等。由于國外親本種子比較少,為安全起見,以溫室床播為*。為了更好地控制苗床內(nèi)溫度,以冷床作移苗床為*。冷床由防寒物、聚丙烯繩、新塑料薄膜、竹片及床土組成。冷床規(guī)格為寬1.8米,長度可根據(jù)育苗面積而定,*短不得少于2米。 母本移苗床*短不得少于2.5米。床土由過篩的無病田土、腐熟圈糞和腐熟馬糞,按5: 3:2的比例混合均勻而成,厚度為20 厘米,床面離地面10厘米深。
2.浸種、催芽和播種 父本比母本早 播10~12 天。 先把親本種子放在25℃左右的水中把藥衣洗掉,然后浸泡8~12小時, 以泡透為準。泡透后的種子放在擰干的濕毛巾中包好,放于容器中。將容器放在 28~30℃的炕上催芽,2~3天就可出芽。催芽期間每天早晚各用25~30℃溫水投洗種子1次, 并注意經(jīng)常翻動種子使溫度均勻,出芽整齊。 當種子出芽80%左右、芽長不超過2毫米時應(yīng)立即播種。在晴天中午12點播種,覆土厚度要均勻。然后,用炒香的豆餅碎未與呋喃丹以50:l的比例拌勻, 每平方米苗床撤施50克以防治地下害蟲,再用地膜覆蓋床面保墑。當苗出土時撤掉地膜并通過放風使床內(nèi)溫度白天保持15℃, 夜間保持8~10℃,兩天后停止放風,使溫度白天保持25~30℃,夜間保持15℃。
3.移苗及管理 當苗長出4片葉時開始移植,苗距8~10厘米×8~10厘米。 移苗前5天把苗床做好,按苗距在床面挖出5厘米深的溝,把苗擺入,再往溝內(nèi)澆水,水滲下后用于土覆溝。緩苗后根據(jù)土壤情況于清晨撤去棚膜,用噴壺澆透10厘米探的床土,然后封嚴棚膜提高床土溫度,使床內(nèi)白天溫度達 28~30℃,夜間15~18℃。移菌后至緩苗前,若床內(nèi)氣溫超過30℃,用草簾或其他遮陰物在棚膜上遮花陰降溫,避免遮蓋太嚴而不透光。緩苗后主要是控制床內(nèi)溫度并滿足對水分的需要,溫度必須通過放風來控制。放風口要設(shè)在苗床兩側(cè)、交錯排列并經(jīng)常變換位置,放風口隨著氣溫升高要逐漸增大, 定植前5天逐漸全部揭去棚膜,進行煉苗,以適應(yīng)露地環(huán)境。 定植前用50%福美雙500倍液灌根,每平方米用藥2~3公斤,并用75%百菌清對秧苗噴霧。
二、定位
1.地塊選擇和茬口安排 選擇灌水方便、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、富含有機質(zhì)的沙壤土、壤土或粘壤土作為制種田,與茄科以外的其它作物實行3~5年的輪作。不同品種的母本可相鄰種植,某一品種的父本與另一品種的母本之間要有30米以上的隔離區(qū)。
2.整地、做畦和施基肥 在頭一年秋天對選好的地塊進行秋翻,深度在30厘米以上,翌年春平整土地,及時耙耕做畦。父、母本一律采用高畦地膜栽培。 畦高均為10厘米,父本畦寬1米,母本畦寬1.2米,父、母本畦長為10~15米,土地平整、上水均勻的畦子可稍長,否則宜短。每畝用75公斤過磷酸鈣與1500公斤腐熟純雞糞混合均勻,拌入5000公斤腐熟的農(nóng)家肥中,作為底肥施入畦中間溝中,在雨后或灌水后土不粘時立即平整畦面,并用90厘米寬的地膜覆蓋畦面?!?/p>
3.定植 在晚霜結(jié)束后,利用下午定植,先定植父本,后定植母本。定植時用打孔器按株、行距(均為40厘米)對應(yīng)打出定植孔,在定植孔底部放入10余粒磷酸二銨,把帶土坨的苗栽入孔內(nèi),往孔內(nèi)灌兩次水,水滲下后用干土將定植孔封嚴。
4.插架及綁蔓 定植后立即對父、母本進行插架、綁蔓,防止風將苗刮斷。父本用60厘米長的竹竿插成單棍架,母本用!~1.2米長的竹竿插成人字架.架要插在離根10厘米畦的外側(cè)。
5.整枝及打杈 父本不打杈,母本當杈長到3.3厘米左右長時,要及時掰除。母本采用三于整枝方式,當母蔓三花序以上封頂時,選留母蔓*、二花序下離花序*近的子蔓,其余子蔓全部掰掉。當母蔓二花序封頂時,除按三花序以上封頂?shù)那闆r處理外,在*子蔓上及其*花序下離*花序*近處留下一個孫蔓,孫蔓與二子蔓形成三干。當母蔓一花序封頂時,留下母蔓*花序下離花序*近的子蔓代替母蔓,掰除其余子蔓,在子蔓的*、二花序下離花序*近處各留一個孫蔓形成三干。